2013年1月16日
中日「不友好史」拾遺六 同文同種?
中國研修生到日本工廠,發現車間牆上到處貼着「油斷一瞬,怪我一生」,就議論說日本人殘酷,果不其然,你看,只是一瞬間忘了加油,就要責怪你一輩子!中日友好歷來奉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為圭臬。一衣帶水是地理,毋庸多談。但同文同種就是謬論了。
先談同種。中國人粗獷,知道自己祖先是周口店猿人,就滿足了。日本人卻非常注重尋根。探究「日本人從哪兒來的」的著作,鋪天蓋地。有說從中國雲南來的,因為雲南醬的作法與日本相近。亦有說蒙古人騎着馬,穿過朝鮮半島渡海來的。當然徐福的三千童男童女亦是一說。
後拿DNA研究人種傳承,說是日本男性DNA(Y)中,25%來自中國大陸南部。但自奈良時代(710-794年)以來就無大變化,說明人種交流少了。女的就更複雜,說不清了。而中國漢族人種,南可及馬來,北可上蒙古。生出來屁股上一塊青,就稱蒙古斑。中日之間是同種還是異種,沒有結論。審視自身,環視周邊,即是同種,打得頭破血流的至今還有。「種」不可能是友好與否的根據。
中日同文,就更荒謬。漢語屬漢藏語系;日語,謂孤立無「緣」,查不出屬哪個語系。語法上中文是孤立語,語序為綱;日文是黏着語,助詞為要。只是大和語——古日語發展到需要文字的階段,日本人正好接觸到漢字,就硬是把不同語言系統的漢字這一表意文字,輔之假名,用於大和語。漢字表意、假名表音,使日語形成了罕見的表音表意一體的語言文字。貌似中文,又絕不是中文,完全是穿着漢字外衣的另外一種語言。
正是中日文都用漢字,中日兩國人互學對方語言最難之處,就在於對相同漢字詞,如何擺脫母語的干擾而完全從對方的角度去理解、領會上。
寂(寞)在日本屬審美範疇;但「口中寂寞」就是饞了;寫做「淋」則來自梅雨季節,讓人心煩。「一刀兩斷」日語是處理迅速。「看病」則是看護病人。戀愛是分開的。戀為相思,愛是奉獻。日本人不「愛國」,因為戰前軍部以「愛國」驅趕百姓上戰場……只說搞愛國教育,就足以使日本年輕人厭惡中國。
言一衣帶水、同文同種,是兩國的先哲,看到中日不可能「世世代代友好」而提出的告誡。但中日文化恰恰是極不相同的異文化,價值觀可謂天上地下。正是所謂「同文同種」掩蓋了相異的實質,衍生出許多無謂的誤解來。求大同存小異,到了日本就是「舍」小異。你舍了就歸他了。
我借給學生DVD,因影像沒錄完,盤上寫「不全」。學生嚇了一跳:心不全(心力衰竭)?文頭談到的工廠標語,日文意為:一瞬間的疏忽(油斷),受了傷(怪我),可就是一輩子的事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