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中日「不友好史」拾遺十五 脫亞入歐- 馬挺


2013年5月1日

中日「不友好史」拾遺十五 脫亞入歐

與「國學」(參見「拾遺十三」)同時興起的是「蘭學」——十七世紀成為海上帝國的荷蘭的學問。荷蘭是當時唯一與日本保持貿易的歐洲國家,成為鎖國的日本了解西方文明的窗口。
日本現在的萬元鈔票上印着福澤諭吉的頭像。作為思想家、教育家,可見他的影響力之大。同時,「脫亞入歐」也被認為是他提出的。
福澤諭吉出生於大阪一個下級藩士又是漢學者的家庭。八歲開始遍讀儒學經典。後「黑船來航」,日本上下恐懼列强入侵。福澤十九歲時先到當時日本唯一的開放口岸長崎,後回大阪學習蘭學,又到江戶(現東京)教授蘭學。他所在的(一說是他開設的)蘭學塾,為日本第一所私立大學慶應義塾之濫觴。
1859年《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簽訂後,福澤發現英語更重要,就自學英語。後又找到機會,赴美渡歐。赴歐途經香港,目睹英國人待殖民地的中國人如犬貓,對福澤的衝擊很大。
福澤從歐美帶回了大量書籍,並在回國後,將在美國買到的《華英通語》中的廣東話漢字,加上日文譯註,編成《增訂華英通語》出版。他還撰寫了《西洋事情》等一系列著作,介紹在歐美所見思想、科學文明的成果,成為日本文明啟蒙的先驅之一。
慶應四年(1868年,9月後為明治元年),福澤將學塾按年號改稱慶應義塾,專注教育,主張獨立自尊。同時福澤明白,日本人尚武,故提倡以文抑武。慶應大學校徽就是一對交叉的筆尖。老圖書館保存的雕花玻璃窗圖案,也是武士下馬向學問女神跪拜。
後來福澤又創辦了《時事新報》,堅持不偏不黨,針砭時弊,甘居在野。1885年3月16日《時事新報》發表了社論〈脫亞論〉。其背景是福澤一貫支持和資助的朝鮮開化派,在日軍支援下發動的甲申政變(1884年12月4日),因清軍鎮壓而失敗,開化派出逃。福澤出資辦的《漢城旬報》社也被燒。
〈脫亞論〉表示,中國、朝鮮,囿於落後的儒學,拒絕西洋文明。而日本已漸染西方先進思想,為了不受中、朝的拖累和影響,日本應該徹底脫離亞洲,投入歐美文明。按流行語就是全盤西化。有人認為,福澤的「脫亞論」,導致了日本最終走上侵略道路。
但〈脫亞論〉當時並無大影響,是1951年才被學者發現,重新提起的。全文是否都出於福澤之筆,尚無定論。其實,查福澤的署名著作,沒有一處出現「脫亞入歐」,「脫亞」也僅見〈脫亞論〉。通曉醫學的福澤還比喻西方文明是「麻疹」,但因是「流行病」,故不可阻擋。福澤的「脫亞」思想不能否認,言語過激,是革命志士的「通病」。看看孫文、章炳麟等先哲的文章,也是一樣的。
問題在於,自己落後,不要總指責別人要先進。

1 則留言: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4%AB%E4%BA%9E%E8%AB%96

    影響

    此文自昭和26年(1951年)以後才在日本民間廣泛流傳,但在其前並未對日本文化及明治維新的現代化帶來巨大影響。日元的一萬元鈔票印有他的肖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