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連自己都呃 Nick Lee

出版日: 2012/10/30

以下三句,你同意嗎?一分表示絕對反 對,九分表示絕對贊同,你給每句多少 分?

一、應該容許政府嚴密監察互聯網以打 擊國際犯罪及恐怖主義。

二、在賣淫合法的地方,嫖妓道德上是 可以接受的。

三、應該容許同性伴侶領養子女。

請寫下你給每句的分數,容我先打個 岔。

梁愛詩在某場合對法官判案「說三道 四」,不喜歡的人群起而攻,說她「干 預司法獨立」。梁愛詩當然要替自己辯 護,用什麼理由呢?呀!「言論自 由」,香港核心價值之一,沒人能公然 反對。

依然不愛她「說三道四」的人不甘認 輸,用什麼理由反駁好呢?呀!縱使她 有「言論自由」,但她「身份特殊理應 慎言」,有人這樣說。

又輪到梁愛詩發言,用什麼理由反駁好 呢?我不知道她能想出什麼,但我肯定 她能想出一些理由。又輪到敵方發言, 用什麼理由「反反駁」好呢?我不知道 他們能夠想出什麼,但我肯定他們能夠 想出更多理由。

立場決定言論,先有立場,不愁想不到 一些支持的理據。「理」或許能夠服 人,但肯定不能服己,認真檢討自己的 內心,你會發現既有觀點通常先行, 「理據」是後來補上的,所謂「道理」 不過替既有觀點服務。

我們傾向相信自己立場是堅定的,真的 嗎?請大聲朗讀以下三句:

一、應該容許政府嚴密監察互聯網以打 擊國際犯罪及恐怖主義。

二、在賣淫合法的地方,嫖妓道德上是 不可接受的。

三、應該容許同性伴侶領養子女。

並解釋你在文首所給的分數,說一說理 由......

我的長期讀者或許猜到,我正在「複 製」一個心理實驗。那實驗先讓受試者 對十二條道德議題評分,然後朗讀一 遍,再解釋其反對或支持的理據。受試 者不知道的是,在評分與朗讀之間,其 中二條議題暗地裏給竄改,變成原來意 思的相反,以上第二句便是例子,給你 朗讀的版本與原來相反的。如果你給原 句九分(絕對贊同),而朗讀相反版本 時又不察覺,即間接表示你絕對贊同相 反版本,立場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而 你還懵然不知!

真正實驗裏,一半「被相反」的議題竟 然沒給察覺!更弔詭的是,受試者能輕 而易舉替「被相反」的意見提供理據, 就如他們的立場從沒改變一樣。

某書作者說,偽裝在自然界司空見慣, 人可能是唯一一種動物,連自己都呃 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核心價值 興國之魂 占飛 2012年10月20日


2012年10月20日

核心價值 興國之魂

踏入二十一世紀,中、港兩地不約而同地把核心價值的問題放入議程。內地是官方要建構核心價值,還要成為「體系」。香港則是民間呼籲要「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內地是官方界定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什麼才是香港核心價值?民間各有說法,異中有同,離不開「自由、法治、民主、人權」這幾項。
一位研究希臘文化的學者說過,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主張「黃金的中庸」(golden mean)──即是說,「衝動」與「怯懦」都不是美德。過猶不及(「猶」在這裏解「等於」,意即過激與過於退讓都一樣不好),取乎中庸,則是「勇敢」,便是美德。亞里士多德這樣主張,因為當時的希臘人性格衝動,愛走極端,很難持平、走中間路線。愈是做不到,愈覺得「黃金的中庸」可貴。
廢話連篇
香港的情況正是如此。這十二年來,不斷提出「守護」核心價值,作為公民抗爭的口號,正因香港的主體性日薄西山之故。2004年,約三百名學者和專業人士在報上刊登「連署聲明」,指「港人引以自豪、也是與全球現代化文明接軌的一些體現香港優勢的核心價值」受到損害,香港將失去「靈魂」。
當年發生了什麼事?2004年正是鄭經瀚、黃毓民等電台名嘴被封咪、中央第二次釋法及否決2007及2008年雙普選的一年。今年由特首選舉開始,核心價值便成為議題,正因經過四年,香港核心價值不單沒有強化,反而「空洞化」了;唐英年說出「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的名句,廢話得來令人心酸;接着,僭建與區議會種票風波、李克強訪港大、曾蔭權貪腐醜聞、許仕仁被控、西環主導選舉及治港的陰霾籠罩,最後是國教事件、發展東北等等,無一不是衝擊和損害香港核心價值。
那邊廂,中共在2006年10月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到去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更強的語氣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這是不是說:假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失敗,崛起的中國魂飛魄散,就會興盛不起來?
利己失範
何以核心價值這麼重要── 香港失之便失去「靈魂」,中國無之便難以「興國」?究其實,這都是中、港兩地社會同時出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及羅拔.梅頓(Robert Merton)說的「失範」(anomie)。價值確立社會的發展目標,並規範了用什麼合法、可取和可行的方法去達致目標。
社會一旦「失範」,個人的行為失去有效的約束,變成純粹的利己,罔顧別人。社會沒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沒有公認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操守。人人自把自為,過得海便是神仙,社會遂陷入無序狀態。當然,「失範」也有程度之分。比起香港,內地「失範」程度肯定較高,才要花驚人的維穩費維持社會安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核心價值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香港至少用了三十年,才使核心價值成為大多數港人共同信守的價值及身體力行的道德規範(norms)。內地要建設「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周星馳名句:「你講嘢呀!」

仁義無為最逍遙

價值(value)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甚至跟企業文化相關理論中,都有不同的涵義。許多討論往往混淆了不同涵義的價值,如2001年搞「品牌香港」的飛龍標誌,便只是從企業的角度去推銷香港,所以五個核心價值:「文明進步、自由開放、安定平穩、機遇處處和追求卓越」,都沒有法治。可惜,「品牌香港」名不副實──曾蔭權只想「做好呢份工」而不是「追求卓越」,香港今天再也不是「機遇處處」了。
2004年三百人列舉八大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學者始終脫不掉學院派的頭巾氣,八大核心價值失諸冗長、重複、抽象──「包容」已含有「尊重個人」的意思。「仁愛」難以定義。再說,價值必須是對政府、社會及個人行為特別重要,方為之核心。「恪守專業」恐怕沾不上邊 ── 香港人口中,佔了多少是專業人士呢?
致良知
《美國獨立宣言》劈頭便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為什麼各家各派的核心價值觀沒有「平等」?還有理性呢?廉潔呢?最近已成為80後的核心價值──「自治」、「本土」、「保育」呢?占飛最不滿的地方是,字數太多。八大核心價值共三十二個字,又不押韻,不易記牢。內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詰屈聱牙,要字正腔圓念一遍也不容易,何況還要牢記於心?不能牢記於心的核心價值,有多大用處?
古代哲人、智者提倡核心價值,往往化繁為簡,以簡馭繁。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老子無為,莊子逍遙。蘇格拉底曰「人貴自知」,亞里士多德曰「中庸、理性」,基督教講信、望、愛。還有最值得欣賞的王陽明。他說:「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去除私欲蒙蔽,恢復良知的原來面目)真是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醍醐灌頂!核心價值論者,可否學學?

文學不能救苦救難 占飛 《信報》2012年10月25日


2012年10月25日

文學不能救苦救難

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見於他1926年的一篇短文《藤野先生》。魯迅1904至06年以「清國留學生」的身份在日本讀醫。一次,放映日俄戰爭的紀錄片,出現中國人圍觀國人遭槍斃的鏡頭。講堂裏的一群清國留學生竟拍掌歡呼,「不酒醉似的喝采萬歲」,令魯迅深感悲哀,並認為國人精神上、性格生了病,必須醫治。
魯迅想到要以文學醫治國民的「劣根性」。他在《吶喊.自序》中說:「我們的第一要着,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五四時代,不少文學家都跟魯迅「英雄所見略同」,帶來了往後幾十年中國的「文藝復興」。
劣根性依然
只可惜,魯迅「壯志未酬」:到今天中國大國崛起,軍力足以外抗強權,經濟實力傲視全球,內地人的種種行徑,證明仍有不少「國民劣根性」依然故我。以為文學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及道德品質,只是個美麗的誤會。反之,香港雖然一直是「文化沙漠」,文學備受輕視,但由1970年代至回歸,短短三十年間,港人的公民道德水準、香港公民社會對理性及公平的堅持,已達發達國家的「現代性」 (modernity)水平,可見文學的社會作用實在十分有限。
弊在五四時代對文學的高捧,仍然影響不少中國文學家及文學愛好者──占飛稱之為「文學原教旨主義者」。他們認為,文學是另一種救苦救難的力量,文學可以幫助讀者看清生命的真相,認識生命的意義,提升個人的生命力。也許,有人讀蘇福克里斯(Sophocles)的《伊底柏斯王》,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紅樓夢》等,真的認識生命的意義,提升了生命力;但恐怕這只是罕有的例外,不是常規。至少占飛就是例外。
無疑,文學作品裏有智慧的雋語,有人生體驗的結晶,可以激勵鬥志、可以感動人心……但智慧不是「思想」。人生體驗更不是普遍的(universal),而是「特殊的」(particular)。正因張愛玲童年坎坷,愛情失敗,她筆下才處處透露「人性及愛情的醜惡」;然而,這並不表示愛情的「真相」和「意義」就是她作品描寫的那樣。
靈魂工程師
青少年要認識愛情,占飛寧願推薦他們讀弗洛姆(Erich Fromm)的「相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而不是那些所謂「偉大」的愛情小說。愛情小說,最好戀愛過、失戀過才去看,不然,讀者極有可能誤以為只有愛情小說的「浪漫」才是真正的愛情!若要進一步從「思想性」的角度分析愛情,可以參看社會學家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討論「滙流愛」(confluent love)的《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文學能令人感動,但感動過後,會不會洗心革面,並沒有保證。占飛犬儒的(cynical)認為,一千個人中都不知有沒有一個人會。真正能改變個人的理想、行為、跟他人的關係的是思想家或宗教。要救苦救難,請去找觀世音,宗教才是贖世的。把文學放在聖壇上,要文學做到宗教的功能,未免叫文學太沉重,而且不是文學能勝任的。那只是「文學原教旨主義者」沉醉於「自以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幻夢中,夜郎自大而已!

2012年10月25日

卑劣文人影響大

「文學原教旨主義者」既然推崇文學,自然認為真正的文學家應該是具備超卓人生智慧的智者,偉大的作家就是思想家。可惜,用這個標準去量度真正的文學家,古往今來,恐怕偉大的文學家十隻手指已數完。小說家而又是思想家的少之又少,占飛孤陋寡聞,只數得出兩個:歌德及沙特(Sartre),連蘇福克里斯都不是。
整個西方文學的殿堂作品: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是為文盲的平民而作的,並無深刻地刻畫個人性格,占飛也沒聽過有評論家說荷馬是思想家。再說,以諾貝爾文學獎為標準,兩名獲獎的華人作家:高行健及莫言,他們的作品不能說不是文學吧,但他們作品的「思想性」有什麼深奧的地方呢?
相反,道德品格卑劣的作家有時比「具備超卓人生智慧的智者」對後世影響更重大。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便是最佳例子。弗洛伊德借用他的著作創作「虐待狂」(Sadism)這個字,命名這類精神病。超現實主義者當他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鋒。
一事無成
薩德侯爵寫的百分百是色情作品,而且是潮語所謂「重口味」的色情;但今時今日,他的《茱絲汀》(Justine)和《茱麗葉》(Juliette)已被西方肯定為「文學」,在不少大學的文學系教授。最有趣的是,薩德長篇累牘、繪聲繪影地描寫虐待女性的情節,偏偏一些女評論家如Angela Carter稱他為「道德的色情文學家」。婦解先鋒狄寶娃(Simone de Beauvoir)還在《我們應燒掉薩德嗎?》(Must we burn Sade?)一文中指出:薩德寫作技巧低劣,作品主題——把虐待女人肉體看作是絕對自由及對社會和政治偽善的批判——亦道德上錯誤,但薩德侯爵「以最極端的手法把他者的問題呈現出來」(the problem of the Other in its most extreme terms),所以不應查禁薩德的作品。
占飛認為:文學家毋須有智慧有思想,亦不必追求作品提升什麼靈魂的高度,只要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刻畫出「真摯的」(authentic)人生體驗,已可。文學家應該學學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他自認「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為免她們湮沒無聞,才寫下不朽巨著。老曹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謙卦)的風度,時下的文學家可否學學?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學習時間,愈長愈好? 程介明

學習時間,愈長愈好?      程介明

出版日: 2012/10/05
人們真懂得找地方開會。這次開會的地 方是紐約長島的「綠樹」 (Greentree),這是一個四百畝的莊 園,原來的莊主是Whitney家族,三代 都是商場與政壇的名人,還都是哈佛的 法律畢業生;1998年,最後一代的夫人 去世,決定把整個莊園送予家族設立的 綠樹基金,從此成為高級的會議場所; 由於主人有外交背景,這裏也舉行過多 次國際重要會議。

會議題目 隱含寓意
莊園只有兩幢頗大的建築物,現在都成 了客房。其中一幢則經過改造,配上了 頗為現代化的設計,室內到處是家庭照 片,可以窺見當年富人的生活。古典的 房子以外,曾經有蓄養名馬的馬廄(莊 主喜歡賽馬),現在還有偌大樹林、果 園。房子不算太大,但是裏面精雅美 宛,以美國的豪宅來說,還算簡樸。圖 書館有頗多珍貴的藏書。有古典的游泳 池,最稀有的是室內的庭院網球室,據 說是現代壁球的前身。非常精緻的飯 廳,侍者都穿着傳統的黑裙套白圍裙, 一律是黑人。

舉辦會議的是「課後聯盟」,是美國最 大的課後活動推動着之一,會議由福特 基金與莫特基金(本欄1月份介紹過) 贊助。會議的主題是「如何設計(學 生)學習的一天」。會議不大,總共才 四十人,來自美國國內的,是數位全國 性推動課後活動的組織領導人,以及來 自幾個州的、市的教育主管,其餘則是 來自北京、韓國、芬蘭、新加坡這些 「教育強者」,再加上國際組織OECD 和UNESCO的代表,還有來自英國的推 廣流動學習(mobile learning)的機 構,來自德國的倡議教育公正的機構, 再就是兩位學者。

開始看到會議的題目,覺得有點怪怪 的;會開了才知道,同樣感覺的不只筆 者。來自圖書館組織的代表總結說:我 們大概都不認為學時愈多,學習素質就 愈高!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舉辦這個會,有一個背景。美國奧巴馬 政府提出「二十一世紀能力」夥伴計 劃,加上民間的推動,興起了正規學習 以外(課後)學習的潮流。1月本欄提 過,美國的所謂課後學習,也包括我們 稱為補習的活動。課後活動,各州、甚 至各學區的做法各異:完全由校外聘 任、校內的教師按合同兼任、校內與校 外人員合作。不管如何,額外的資源一 般是由民間基金與政府撥款配對,但是 州政府把錢撥給學校,就會要求活動計 算在學校學時之內;也就是說,普遍地 要求學校增加學時,延長學習日。

美國的傳統,相當多的學校兩點鐘就放 學了,很多人認為學時比其他國家都 少,因此把希望放在延長學生上面。也 就是說,延長學時,模仿內地的提法, 是「體制」的要求。
開會前的晚餐,筆者在主旨演講中舉出 了幾個方面,與讀者分享。

教學重點 從「教」到「學」
一、學時愈長,並不等於學生學得更 多。新加坡的口號,是「教少些,學多 些」,內地有些學校也有類似的提法。 事實上,新加坡、日本、香港,在課程 改革裏面,都有壓縮正規課程課時的元 素,原因就是要讓出更多的時間,安排 其他的學習經歷。芬蘭的代表就指出, 芬蘭學生的學時,比任何國家都低,偏 偏芬蘭學生在國際比較中,總是名列前 茅。韓國的代表更說,韓國的學生學時 很長,晚上(甚至早上)都要進補習學 校;學習時間長,卻是最頭痛的難題, 而不是優勢。

二、同樣的時間,學生學習的投入強 度,也是學習成果的一個因素。在中國 內地,一堂課四十五分鐘,學生從頭到 尾全神貫注,在美國就很難做得到。要 是學生是稀稀拉拉的、愛理不理的,再 加學時,效果也不會大(當然,美國也 有很好的教學設計)。在內地,也是在 其他「筷子文化」的課堂,現在講究的 理想是,如何設計到讓學生有更多活潑 的學習活動,而不是純粹的聽講。

這也牽涉到教師的工作安排。在中國內 地,典型的中學教師一周只教十餘節 課,因此有很多的時間非常專業地設計 一堂課,筆者的比喻,就好像是編導一 齣芭蕾舞劇,因此,學生的學習質量就 較高。

也就是說,假如沒有學習設計的改革, 每一課都是低效或者失效的學習,那麼 延長學時,只會加大時間的浪費。

三、世界上不少例子,說明同樣的時 間,只要教學的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科 學過程,就會事半功倍。香港的中文創 意教學法,把教學的重點, 從「教」轉 移到「學」,大大地縮短了學生的認字 過程;因為符合學生腦子裏的認知過 程,因此加速了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學 習,現在正推廣到新加坡、台灣和韓 國。上海的「成功教育」,也是不斷鑽 研學生的學習過程,顯着地縮短了學生 在語文、數學的學習過程。

適當留白 學習關鍵
在美國,即使在這個會上,人們容易把 學生的「學」(learning)與教師的 「教」(instruction)混為一談。雖然 美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學習科學研究隊 伍,但是教育討論裏面談到的學習,其 實含混不清。再加上決策者對於概念的 改變,沒有感覺。看來需要很大的努 力,才能在全國形成潮流,真正把學生 學習放到教育的核心位置。

四、即使如此,時間的安排,還可以有 許多創新的餘地。在香港,不少學校已 經開始改變傳統的時間表,很多都會每 周騰出某個上午或者下午,做全校的、 或者是跨年級的、或者是課外校外的活 動。不少學校幾年前已經開始試驗合併 課時,把原來四十分鐘的一節課,變成 兩個甚至三個小時;教師有了更大的迴 旋餘地,於是課堂的活動也很不一樣, 明顯地增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

筆者曾經在自己的學校,聯同同事,每 天只上一個課,例如星期二,全天物 理。因為可以從頭到尾看到每一個學生 的學習過程,效果奇佳。最近也有人討 論,研究每個時段(譬如一個月)集中 學習一個課題,而不是流水作業式的每 周按時間表每樣學一點點。

若干年前,香港有中二的學生贏得「創 意政策」獎,就是提議每星期三都放 假,一個星期劈成兩個兩天;筆者講給 人家聽,無不滿場鼓掌(這次在美國也 不例外)。

這個道理,不說不覺察,一說就明白: 給學生留下空間,就像中國畫的留白, 是學習有效的關鍵;不要以為塞滿了時 間表,就是好事。「筷子文化」的社 會,不都在努力掙脫這種狀態嗎?
不過,我也明白美國資助當局的心態: 哪有給錢去買空閒的?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1/1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跑山提防髂脛帶綜合症 張啟瑞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520&cat_id=9&title_id=546785

跑山提防髂脛帶綜合症

一年一度「毅行者」活動快到,參賽者要注意這項「越野跑山」運動對膝關節影響非常大。膝關節毛病在早前文章也提過,較常見有:半月板磨損、風濕性膝關節炎、退化性膝關節炎、膝外側或內側韌帶炎、前或後十字韌帶斷裂、髕骨軟骨軟化症、脛骨粗隆炎、膝關節水腫、膕窩囊腫、髂脛帶綜合症、髕骨韌帶炎等。前述的「髂脛帶綜合症」(ITB Syndrome)是較常出現於經常「跑山」、遠足、跑步的人士或一些經常要上落梯級的長者身上。患者通常感到在盤骨外側的髂骨上開始,隨着大腿外側再蔓延至膝關節外側,有痛楚、腫脹或麻痹等感覺,而髂脛帶綜合症常常會被錯誤診斷為「髖關節滑囊炎」或「坐骨神經痛」。
通常髖關節滑囊炎痛楚點在臀部外側;而坐骨神經痛通常影響臀部、大腿後側,而不是外側。患者大多在下斜坡時,當膝關節彎曲三十至四十度左右,會感到在膝關節外側對上兩至三吋位置特別不適。若患者能在求診之前,先仔細留意痛楚的確實位置,並注意那些動作及角度會令原本痛楚加劇,這些資料能有助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髂脛帶綜合症」可以是一項或多項的成因導致,有機會是髂脛帶過緊、骶髂關節移位、腰椎間盤凸出或扁平足等。 通常醫生會叫患者做出一些特別的動作來測試周邊各個組織,確定問題原因。治療除一般冷、熱敷外,超聲波、衝擊波治療,還有骶髂關節與腰椎的矯正治療法,針對過緊髂脛帶與周邊肌肉、韌帶放鬆治療。一般患者接受治療與適當休息後很快康復,但對需經常上落樓梯或遠足愛好者來說,可嘗試使用行山仗作輔助工具,把身體部分重量轉移到上肢,有助減少復發機會。
逢星期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