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學習時間,愈長愈好? 程介明

學習時間,愈長愈好?      程介明

出版日: 2012/10/05
人們真懂得找地方開會。這次開會的地 方是紐約長島的「綠樹」 (Greentree),這是一個四百畝的莊 園,原來的莊主是Whitney家族,三代 都是商場與政壇的名人,還都是哈佛的 法律畢業生;1998年,最後一代的夫人 去世,決定把整個莊園送予家族設立的 綠樹基金,從此成為高級的會議場所; 由於主人有外交背景,這裏也舉行過多 次國際重要會議。

會議題目 隱含寓意
莊園只有兩幢頗大的建築物,現在都成 了客房。其中一幢則經過改造,配上了 頗為現代化的設計,室內到處是家庭照 片,可以窺見當年富人的生活。古典的 房子以外,曾經有蓄養名馬的馬廄(莊 主喜歡賽馬),現在還有偌大樹林、果 園。房子不算太大,但是裏面精雅美 宛,以美國的豪宅來說,還算簡樸。圖 書館有頗多珍貴的藏書。有古典的游泳 池,最稀有的是室內的庭院網球室,據 說是現代壁球的前身。非常精緻的飯 廳,侍者都穿着傳統的黑裙套白圍裙, 一律是黑人。

舉辦會議的是「課後聯盟」,是美國最 大的課後活動推動着之一,會議由福特 基金與莫特基金(本欄1月份介紹過) 贊助。會議的主題是「如何設計(學 生)學習的一天」。會議不大,總共才 四十人,來自美國國內的,是數位全國 性推動課後活動的組織領導人,以及來 自幾個州的、市的教育主管,其餘則是 來自北京、韓國、芬蘭、新加坡這些 「教育強者」,再加上國際組織OECD 和UNESCO的代表,還有來自英國的推 廣流動學習(mobile learning)的機 構,來自德國的倡議教育公正的機構, 再就是兩位學者。

開始看到會議的題目,覺得有點怪怪 的;會開了才知道,同樣感覺的不只筆 者。來自圖書館組織的代表總結說:我 們大概都不認為學時愈多,學習素質就 愈高!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舉辦這個會,有一個背景。美國奧巴馬 政府提出「二十一世紀能力」夥伴計 劃,加上民間的推動,興起了正規學習 以外(課後)學習的潮流。1月本欄提 過,美國的所謂課後學習,也包括我們 稱為補習的活動。課後活動,各州、甚 至各學區的做法各異:完全由校外聘 任、校內的教師按合同兼任、校內與校 外人員合作。不管如何,額外的資源一 般是由民間基金與政府撥款配對,但是 州政府把錢撥給學校,就會要求活動計 算在學校學時之內;也就是說,普遍地 要求學校增加學時,延長學習日。

美國的傳統,相當多的學校兩點鐘就放 學了,很多人認為學時比其他國家都 少,因此把希望放在延長學生上面。也 就是說,延長學時,模仿內地的提法, 是「體制」的要求。
開會前的晚餐,筆者在主旨演講中舉出 了幾個方面,與讀者分享。

教學重點 從「教」到「學」
一、學時愈長,並不等於學生學得更 多。新加坡的口號,是「教少些,學多 些」,內地有些學校也有類似的提法。 事實上,新加坡、日本、香港,在課程 改革裏面,都有壓縮正規課程課時的元 素,原因就是要讓出更多的時間,安排 其他的學習經歷。芬蘭的代表就指出, 芬蘭學生的學時,比任何國家都低,偏 偏芬蘭學生在國際比較中,總是名列前 茅。韓國的代表更說,韓國的學生學時 很長,晚上(甚至早上)都要進補習學 校;學習時間長,卻是最頭痛的難題, 而不是優勢。

二、同樣的時間,學生學習的投入強 度,也是學習成果的一個因素。在中國 內地,一堂課四十五分鐘,學生從頭到 尾全神貫注,在美國就很難做得到。要 是學生是稀稀拉拉的、愛理不理的,再 加學時,效果也不會大(當然,美國也 有很好的教學設計)。在內地,也是在 其他「筷子文化」的課堂,現在講究的 理想是,如何設計到讓學生有更多活潑 的學習活動,而不是純粹的聽講。

這也牽涉到教師的工作安排。在中國內 地,典型的中學教師一周只教十餘節 課,因此有很多的時間非常專業地設計 一堂課,筆者的比喻,就好像是編導一 齣芭蕾舞劇,因此,學生的學習質量就 較高。

也就是說,假如沒有學習設計的改革, 每一課都是低效或者失效的學習,那麼 延長學時,只會加大時間的浪費。

三、世界上不少例子,說明同樣的時 間,只要教學的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科 學過程,就會事半功倍。香港的中文創 意教學法,把教學的重點, 從「教」轉 移到「學」,大大地縮短了學生的認字 過程;因為符合學生腦子裏的認知過 程,因此加速了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學 習,現在正推廣到新加坡、台灣和韓 國。上海的「成功教育」,也是不斷鑽 研學生的學習過程,顯着地縮短了學生 在語文、數學的學習過程。

適當留白 學習關鍵
在美國,即使在這個會上,人們容易把 學生的「學」(learning)與教師的 「教」(instruction)混為一談。雖然 美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學習科學研究隊 伍,但是教育討論裏面談到的學習,其 實含混不清。再加上決策者對於概念的 改變,沒有感覺。看來需要很大的努 力,才能在全國形成潮流,真正把學生 學習放到教育的核心位置。

四、即使如此,時間的安排,還可以有 許多創新的餘地。在香港,不少學校已 經開始改變傳統的時間表,很多都會每 周騰出某個上午或者下午,做全校的、 或者是跨年級的、或者是課外校外的活 動。不少學校幾年前已經開始試驗合併 課時,把原來四十分鐘的一節課,變成 兩個甚至三個小時;教師有了更大的迴 旋餘地,於是課堂的活動也很不一樣, 明顯地增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

筆者曾經在自己的學校,聯同同事,每 天只上一個課,例如星期二,全天物 理。因為可以從頭到尾看到每一個學生 的學習過程,效果奇佳。最近也有人討 論,研究每個時段(譬如一個月)集中 學習一個課題,而不是流水作業式的每 周按時間表每樣學一點點。

若干年前,香港有中二的學生贏得「創 意政策」獎,就是提議每星期三都放 假,一個星期劈成兩個兩天;筆者講給 人家聽,無不滿場鼓掌(這次在美國也 不例外)。

這個道理,不說不覺察,一說就明白: 給學生留下空間,就像中國畫的留白, 是學習有效的關鍵;不要以為塞滿了時 間表,就是好事。「筷子文化」的社 會,不都在努力掙脫這種狀態嗎?
不過,我也明白美國資助當局的心態: 哪有給錢去買空閒的?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