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核心價值 興國之魂 占飛 2012年10月20日


2012年10月20日

核心價值 興國之魂

踏入二十一世紀,中、港兩地不約而同地把核心價值的問題放入議程。內地是官方要建構核心價值,還要成為「體系」。香港則是民間呼籲要「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內地是官方界定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什麼才是香港核心價值?民間各有說法,異中有同,離不開「自由、法治、民主、人權」這幾項。
一位研究希臘文化的學者說過,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主張「黃金的中庸」(golden mean)──即是說,「衝動」與「怯懦」都不是美德。過猶不及(「猶」在這裏解「等於」,意即過激與過於退讓都一樣不好),取乎中庸,則是「勇敢」,便是美德。亞里士多德這樣主張,因為當時的希臘人性格衝動,愛走極端,很難持平、走中間路線。愈是做不到,愈覺得「黃金的中庸」可貴。
廢話連篇
香港的情況正是如此。這十二年來,不斷提出「守護」核心價值,作為公民抗爭的口號,正因香港的主體性日薄西山之故。2004年,約三百名學者和專業人士在報上刊登「連署聲明」,指「港人引以自豪、也是與全球現代化文明接軌的一些體現香港優勢的核心價值」受到損害,香港將失去「靈魂」。
當年發生了什麼事?2004年正是鄭經瀚、黃毓民等電台名嘴被封咪、中央第二次釋法及否決2007及2008年雙普選的一年。今年由特首選舉開始,核心價值便成為議題,正因經過四年,香港核心價值不單沒有強化,反而「空洞化」了;唐英年說出「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的名句,廢話得來令人心酸;接着,僭建與區議會種票風波、李克強訪港大、曾蔭權貪腐醜聞、許仕仁被控、西環主導選舉及治港的陰霾籠罩,最後是國教事件、發展東北等等,無一不是衝擊和損害香港核心價值。
那邊廂,中共在2006年10月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到去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更強的語氣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這是不是說:假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失敗,崛起的中國魂飛魄散,就會興盛不起來?
利己失範
何以核心價值這麼重要── 香港失之便失去「靈魂」,中國無之便難以「興國」?究其實,這都是中、港兩地社會同時出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及羅拔.梅頓(Robert Merton)說的「失範」(anomie)。價值確立社會的發展目標,並規範了用什麼合法、可取和可行的方法去達致目標。
社會一旦「失範」,個人的行為失去有效的約束,變成純粹的利己,罔顧別人。社會沒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沒有公認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操守。人人自把自為,過得海便是神仙,社會遂陷入無序狀態。當然,「失範」也有程度之分。比起香港,內地「失範」程度肯定較高,才要花驚人的維穩費維持社會安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核心價值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香港至少用了三十年,才使核心價值成為大多數港人共同信守的價值及身體力行的道德規範(norms)。內地要建設「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周星馳名句:「你講嘢呀!」

仁義無為最逍遙

價值(value)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甚至跟企業文化相關理論中,都有不同的涵義。許多討論往往混淆了不同涵義的價值,如2001年搞「品牌香港」的飛龍標誌,便只是從企業的角度去推銷香港,所以五個核心價值:「文明進步、自由開放、安定平穩、機遇處處和追求卓越」,都沒有法治。可惜,「品牌香港」名不副實──曾蔭權只想「做好呢份工」而不是「追求卓越」,香港今天再也不是「機遇處處」了。
2004年三百人列舉八大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學者始終脫不掉學院派的頭巾氣,八大核心價值失諸冗長、重複、抽象──「包容」已含有「尊重個人」的意思。「仁愛」難以定義。再說,價值必須是對政府、社會及個人行為特別重要,方為之核心。「恪守專業」恐怕沾不上邊 ── 香港人口中,佔了多少是專業人士呢?
致良知
《美國獨立宣言》劈頭便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為什麼各家各派的核心價值觀沒有「平等」?還有理性呢?廉潔呢?最近已成為80後的核心價值──「自治」、「本土」、「保育」呢?占飛最不滿的地方是,字數太多。八大核心價值共三十二個字,又不押韻,不易記牢。內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詰屈聱牙,要字正腔圓念一遍也不容易,何況還要牢記於心?不能牢記於心的核心價值,有多大用處?
古代哲人、智者提倡核心價值,往往化繁為簡,以簡馭繁。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老子無為,莊子逍遙。蘇格拉底曰「人貴自知」,亞里士多德曰「中庸、理性」,基督教講信、望、愛。還有最值得欣賞的王陽明。他說:「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去除私欲蒙蔽,恢復良知的原來面目)真是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醍醐灌頂!核心價值論者,可否學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