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6日
倫常慘劇的社會文化元兇
近期,香港接連爆發兩宗親子殺害父母事件,疑兇犯案時都有「朋友」協助,情節荒謬,而且手段殘忍冷血,真是喪盡天良。
究竟有何深仇大恨,導致他們可以做出連動物都不會做的行為?不要說父母的養育之恩,至少是一直陪伴你長大的人,無情亦有義,何以反目成仇?我想,正常人固然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歹徒盜賊也不會向父母下毒手。
據傳媒透露,兩名疑犯在成長過程中有性格缺陷,一個非常自卑,把工作和感情的失敗都歸咎父母,怪父母早年逼他學鋼琴,沒時間運動,導致體形矮小,沒有女友;儘管父母也曾送他到澳洲留學,但輟學返港在職場上也不見得順暢;諸般失敗,使他認為是父母致之,所以形成怨恨。
另一個則患上妄想症,想像自己是英雄,如網上漫畫的劍客,所向披靡;由於打機時發出的聲浪太大,給父母干涉,一怒之下行兇。兩人都有一共同嗜好,就是喜歡電子格鬥遊戲,沉迷於網上的虛擬世界中,導致真假不分,無法再過正常人的生活。
性格缺陷、心理變態,也許是對這種悲劇產生的最常見的解釋。但這種解釋有什麼用?能阻止以後同類悲劇的發生嗎?反而是開脫,即幾乎不由他來負責,原因是他「失去常態」、「他不知道自己幹什麼」……,言下之意,是性格養成,與社會有關;但我們如何「處分」社會?結果只有由其家庭中的成員來背十字架。
這樣的解釋是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常用的話語,所以他們常常在發生事件之後,告訴家長與子女多點溝通、多點關愛、多點尊重,切不可自居權威,對子女的自由橫加干涉,更不可自以為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子女……;苦口婆心,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正是這一代的子女享有太多的自由、太多的「愛」,反而不知感激。
試以上述一個例子說,父母不愛他嗎?讓他自小學鋼琴,中學畢業後又送他去外國讀書,目的正是要他充實自己、加強以後在社會中打拼的動力。問題是他失敗、受到挫折,不能面對自己,人的真誠在這一刻消逝,轉而遷怒父母——這是一個非常扭曲的反應,但人的自我保護本能就會如此,十分悲哀。我們應如何教導?正是今日教育界和家長們的挑戰。
成年人,或上一世紀的人(也可以說是在工業時代、農業時代生活的人),他們怎會明白網絡的虛擬世界的魅力?從事生產的人都非常務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追求享受者則務虛,根本不知稼穡艱難,享受不到時只好空想,空想破滅便想殺人洩憤。社會危機與現代人的危機成為連體嬰。
人與社會是互為因果的。造成現代人的生命扭曲、精神封閉、心理脆弱、思想逃避的罪魁禍首正是這個充滿競爭、鼓吹擁有、追求成功、重視外表的功利社會。當代的所謂核心價值,如自由、平等、人權、民主,無不被這個功利社會利用。為了成功,為了穫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當然用盡一切手段,如賭徒般把全部資本押注在此。成功在期待之中,失敗了便不能面對。
由此可見,歸根究底是社會文化問題,在社會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問題。許多人都說,這個社會病了,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扭曲了。
再進一步,社會變得如此,則是歷史文化問題。幾百年的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人權,目的就是促成一支功利主義的大軍,為自己利益服務,傷害別人、傷害社會,最後當然傷害自己。
人性的墮落,有社會原因;社會的墮落,有文化原因。誰能釜底抽薪,作出獅子吼?面對迷茫,誰能指示迷津,提供方向?
人類社會已經搖搖欲墜,這些不斷產生的倫常慘劇(執筆之日,日本亦發生一個十九歲青年殺死四十三歲母親,並碎屍成十五袋殘骸;大陸則有一男子因借錢不遂,連殺兩親人,再到附近小學行兇,連砍十一人的案件),就是警號,豈可等閒視之!政府、教育界、社工界、醫護界、家長,怎麼說!
作者為當代思想家、教育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