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文化崛起之古易今難
鄭永年談中國崛起而無文化崛起,搬出王賡武教授的四次崛起論,以古論今,不是不可以,文化的轉播要靠國力,也要靠人力,人口不到,被影響的人士太多,才是真正原因。
錢穆《國史大綱》也談中國的興盛,但不用崛起二字,應是那個時代還未流行「崛起」二字。
錢穆談秦漢,是中國史上第一因「統一而臻國力全盛之時期」,談隋唐,那是「盛運再次來臨」的時代。兩宋不是統一時代,北方還有更強大的遼國,北方的中國人已不知有故國了。
明清被王教授定為第三次崛起,錢穆只稱為「明代是傳統政治之再建」,但惡化了,因為洪武廢相,沒有了相而本身文化有限,自然種下惡果。但明朝仍有三保太監下西洋的盛事,到乾隆的十全武功只是門面功夫,去不了西洋和東洋了,中國的前三次崛起人口知多少?秦朝只得二千萬,漢初一千二百萬。
到漢平帝「漢人極盛矣」才六千萬,隋唐又如何?
隋煬帝大業最盛才四千六百萬,貞觀初年才一千三百萬,到天寶十四年最盛亦只五千二百萬。明朝人口始終在六千萬上下,到乾隆中葉開始衰落時才二億人口;到道光二年,快到鴉片戰爭才到四億人口,但人多反而國弱。
錢穆的開宗明義:「中國的民族之優秀,疆土之超越,使中國國力常卓然高出於四圍外族之上,因此中國史上對外之勝負、強弱,幾乎完全視國內政治為轉移。」當然當時的四圍外族只限於北方匈奴朝鮮半島、東洋和東南亞各地,今日是全世界各有其文化,要崛起談何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