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蓮花、菊花與白菜 岑逸飛


2012年11月22日

蓮花、菊花與白菜

提起蓮花,便使人想起佛教,如來的佛座,即作蓮花形,稱為「蓮臺」。佛家言性,也多以蓮為比。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寺院牆壁、藻井、欄杆、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蓮花圖案
非只此也,佛國為「蓮花國」;佛教道場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淨土;念佛之人稱「蓮胎」;佛眼稱為「蓮眼」;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袈裟稱「蓮花衣」;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淨土宗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
談蓮花更不能不提周敦頤的《愛蓮說》,這名篇僅──九字,篇中名句詠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膾炙人口。但愛蓮花的周敦頤可不是佛教徒,他是寫《太極圖說》的易學專家,又是宋代理學的宗祖之一,是個易學與儒學相兼的人物。他以易學研究佛學,謂「一部《法華經》,只消一個艮字可以了。」那是用艮卦闡釋這部經書,顯然過於簡化。周敦頤說「蓮,花之君子者也」,是借蓮花讚頌儒家的君子人格。講儒家君子,他不用傳統上喜用的梅、蘭、竹,而挑選了蓮花,是否受佛學影響,也成疑問。他形容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而佛經也有類似說法,如《大般涅磐經》云:「清淨不污,猶如蓮花。」《大智度論》云:「譬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以及《華嚴經》云:「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謂常樂我淨。」
畢竟蓮花似乎已充滿佛家色彩,用蓮花來講儒家或道家似有點格格不入。或說講道家可用菊花,因為喜歡田園生活,有隱逸詩人之稱的陶淵明酷愛菊,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但李清照的「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黃花似是殘菊,一點也沒有道家的逍遙。而唐代黃巢的詠菊詩:「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裏的菊花已變得氣勢迫人。
講道家我反而想到白菜,國畫大師齊白石有一幅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並讚「百菜不如白菜」。民間說「豆腐白菜保平安」,白菜是平常菜,林子祥唱的《分分鐘需要你》,有句謂「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正是道家講少思寡欲的鮮活反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